范仲淹《御街行》全诗赏析
纷纷坠叶飘香砌,
夜寂静,寒声碎。
真珠[1]帘卷玉楼空,
天淡银河垂地。
年年今夜,
月华如练,
长是人千里。
愁肠已断无由醉,
酒未到,先成泪。
残灯明灭枕头敧,
谙尽孤眠滋味。
都来[2]此事,
眉间心上,
无计相回避。
作品赏析【注释】
①香砌:砌是台阶,因上有落花,所以称为香砌。
②寒声碎:寒风吹动落叶,发出细碎的声音。
③练:素色的绸。
④敧:倾斜的样子。
⑤谙:熟悉。
⑥都来:即算来。
【评解】
这是一首写秋夜离人相思的词。历来评词者都认为本词情景兼融。上片主要写景,
而寓情其中。下片全部抒情。末三句一往情深。李清照的“此情无计可消除,才下眉头,
却上心头。”(《一剪梅》)即从这里脱胎。
【集评】
杨慎《词品》:范文正公、韩魏公勋德望重,而范有《御街行》词,韩有《点绛唇》
词,皆极情致。予友朱良规尝云:“天之风月,地之花柳,人之歌舞,无此不成三才。”
虽戏语,亦有理也。
李攀龙《草堂诗余隽》,月光如画,泪深于酒,情景两到。
唐圭璋《唐宋词简释》:此首从夜静叶落写起,因夜之愈静,故愈觉寒声之碎。
“真珠”五句,极写远空皓月澄澈之境。“年年今夜”与“夜夜除非”之语,并可见久
羁之苦。“长是人千里”一句,说出因景怀人之情。下片即从此生发,步步深婉。酒未
到已先成泪,情更凄切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此词是一首怀人之作,其间洋溢着一片柔情。上片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 ,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,由景入情,情景交融。
写秋夜景象,作者只抓住秋声和秋色,便很自然地引出秋思。一叶落知天下秋,到了秋天,树叶大都变黄飘落 。树叶纷纷飘坠在香砌之上 ,不言秋而知秋。夜,是秋夜。夜寂静,并非说一片阒寂,声还是有的,但是寒声,即秋声。这声音不在树间,却来自树间 ,原来是树上飘来的黄叶坠在阶上,沙沙作响。
这里写“纷纷坠叶”,主要是诉诸听觉,借耳朵所听到的沙沙声响,感知到叶坠香阶的。“寒声碎”这三个字,不仅明说这细碎的声响就是坠叶的声音,而且点出这声响是带着寒意的秋声。由沙沙响而感知落叶声,由落叶而感知秋时之声,由秋声而感知寒意。这个“寒”字下得极妙,既是秋寒节候的感受,又是孤寒处境的感受,兼写物境与心境。
“真珠帘卷玉楼空”,在空寂的高楼之上,卷起珠帘,观看夜色 。这段玉楼观月的描写,感情细腻,色泽绮丽 ,有花间词人的遗风,更有一股清刚之气。
这里写在玉楼之上,将珠帘高高卷起,环视天宇,显得奔放。“天淡银河垂地”,评点家视为佳句,皆因这六个字勾画出秋夜空旷的天宇,实不减杜甫“星垂平野阔 ”之气势 。因为千里共月,最易引起相思之情,以月写相思便成为古诗词常用之意境。“年年今夜 ,月华如练,长是人千里”,写的也是这种意境,其声情顿挫,骨力遒劲。珠帘、银河、月色都写得奔放雄壮,深沉激越。
下片以一个“愁”字写酌酒垂泪的愁意,挑灯倚枕的愁态,攒眉揪心的愁容,形态毕肖。古来借酒解忧解愁成了诗词中常咏的题材 。范仲淹写酒化为泪,不仅反用其意 ,而且翻进一层 ,别出心裁,自出新意。他在《苏幕遮》中就说:“酒入愁肠,化作相思泪 。”在这首词里说:“愁肠已断无由醉,酒未到,先成泪。”肠已愁断,酒无由入,虽未到愁肠,已先化泪。比起入肠化泪,又添一折,又进一层,愁更难堪,情更凄切。
自《 诗经·关雎》“悠哉悠哉,辗转反侧”出,古诗词便多以卧不安席来表现愁态。范仲淹在这里说“ 残灯明灭枕头欹 ”,室外月明如昼,室内昏灯如灭,两相映照,自有一种凄然的气氛。枕头欹斜,写出了愁人倚枕对灯寂然凝思神态,这神态比起辗转反侧,更加形象,更加生动。“谙尽孤眠滋味。”由于有前句铺垫 ,这句独白也十分入情 ,很富于感人力量。“ 都来此事 ”,算来这怀旧之事,是无法回避的,不是在心头萦绕,就是在眉头攒聚。愁,在内为愁肠愁心,在外为愁眉愁脸。古人写愁情,设想愁象人体中的“气”,气能行于体内体外,故或写愁由心间转移到眉上,或写由眉间转移到心上。范仲淹这首词则说“ 眉间心上,无计相回避。
”两者兼而有之,比较全面,不失为入情入理的佳句。